一、清平乐村居朗诵?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二、清平乐别来春半朗诵?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五代〕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将它拂去不知不觉又洒满一身。
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路途遥远,有家难回。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三、古诗风朗诵?
风
李峤 〔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四、古诗牧童朗诵?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是唐代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一篇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息图 ,体现出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
五、古诗春晓朗诵?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的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里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吹落了多少呀。
六、古诗相思朗诵?
相思朗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七、清平乐村居古诗?
《清平乐村居》:
原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八、清平乐村居注音版朗诵?
《qīng píng lè ·cūn jū》
《清平乐·村居》注音版朗诵:
—xīn qì jí
—辛弃疾
máo yán dī xiǎo ,xī shàng qīng qīng cǎo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zuì lǐ wú yīn xiàng mèi hǎo ,bái fā shuí jiā wēng ǎo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dàér chú dòu xī dōng ,zhōng ér zhèng zhī jī lóng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zuì xǐ xiǎo ér wáng (wú)lài ,xī tóu wò bāo lián péng 。
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九、古诗朗诵大赛的古诗?
1、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3、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十、诗歌朗诵可以朗诵古诗么?
当然包括。
诗歌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中国古诗词,近现代诗词和一些外国诗歌。诗歌朗诵的话,各种诗词都可以选择的,比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宋代苏式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近现代的《沁园春▪雪》等都是大家经常朗诵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