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歌曲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 · · · · ·
陆在易,又名梓钧,当今中国乐坛著名作曲家。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乡小村。1955年经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指点,考入该院附属初中,后因成绩优异,直升大学部作曲系本科。1967年毕业,继而留校执教。1972年调上海京剧院,参加过十余部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1981年再调上海乐团,先后任专职作曲、团长、艺术指导,并长期兼任《上海歌声》主编。1997年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历年来陆在易的音乐创作涉及多种体裁领域,而且硕果累累。特别是他在合唱及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所表现出的近乎痴情的执著追求和取得的艺术成就更深为音乐界所称许。其中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等则早已流传海内外,并被各音乐院校选入声乐教材;其它如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曾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最高荣誉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多项大奖;《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合唱队与乐队而作》曾获全国第五届音乐创作评比(合唱)大型作品二等奖;交响音画《睡莲》及交响小品二首(1,南国抒怀2,夜林酣舞)曾获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优秀作品奖;艺术歌曲三首《桥·家·盼》和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在2001年与2002年分别获首届和第二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陆在易还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专辑唱片及《陆在易艺术歌曲选》、《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等。鉴于陆在易所取得的艺术成就,1993年曾由多家单位联合,为他举办了“上海之春”音乐节历史上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被誉为“国内最高水平的个人作品音乐会之一”。1997年被评选为全国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陆在易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因此,音乐界对它素有“音乐诗人”之称。
文章内容:乐海撷英矿乡土情意浓真情感人心析《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口崔锦兰曲家陆在易创作的涉及多种音乐体裁,特别是在合唱与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投入相当多的热情并取得骄人的艺术成就.他创作的作品曾荣获国内多项大奖回,如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于之词,作于1982年),音乐抒情诗&;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声合唱队与乐队而作&;(廖代谦,任卫新词,作于1984年)和&;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混声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赵丽宏,张鸿西词,作于1991—1993年间),交响音画&;睡莲&;和&;交响小品二首&;(&;南国抒怀&;&;夜林酣舞&;),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我爱这土地&;等.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专辑唱片,&;陆在易合唱作品选&;(上,下册)及&;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附)等.&;我爱这土地一陆在易艺术歌曲选&;回(下文简称&;曲选&;)2002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是我国音乐出版史上第一本附唱片的艺术歌曲集④该&;曲选&;收录了&;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彩云与鲜花&;&;最后一个梦&;和&;我爱这土地&;共7首作品,相比他创作的30余首艺术歌曲只是一小部分,但这些歌曲都是真挚情感流露的优秀作品.正如&;曲选&;扉页上所载他的肺腑之言:我至今好像还从未放弃过在创作上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有一种情感总在我血液中涌动,就如同已故着名诗人艾青在诗中写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曲选&;中&;祖国,慈祥的母亲&;④(张鸿西词),&;桥&;0(于之词)和&;彩云与鲜花&;(张鸿西词)这3首作品均创作于1981年,&;盼&;(佚名词)和&;最后一个梦&;(张鸿西词)2首作品创作于1988年,&;家&;(孙新凯词)作于1998年,&;我爱这土地&;@(艾青诗1938年)作于201年.从作品的选取可以看出它们是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20年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80年代初期,歌曲作家们带着摆脱禁锢的喜悦之情投入创作,深刻体会到真情乃歌曲生命之所系0.不管是歌颂祖国民族,还是赞美家乡,还是展现大自然之美,陆在易在20多年来写作艺术歌曲时正是坚持了这一创作观念,并认为:写作品好比是说话,我真诚地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曲选&;中7首艺术歌曲的题材选择多是基于对乡土的眷恋之情,对祖国诚挚的热爱之情,弘扬中华民族之精神,讴歌时代之风格等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强烈历史使命感的题材内容.可见,其作品取材总是着眼于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哲理性思索,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大爱.陆在易同张鸿西,于之,佚名,孙新凯,艾青等诗词作家在空间上有创作灵感的默契和共鸣,这些艺术歌曲都是词与曲创作心灵火花撞击的艺术结晶.当陆在易读到这些俊美词作时,都曾激起他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一种时代感时时催促他满怀激情地去立意构思.&;祖国,慈祥的母亲&;词作家张鸿西写作的这首凝练寓意深刻且充满爱国之情的歌词,用凝练的笔触,深情倾诉般浓郁而又细腻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限忠诚.它曾经寄托了一代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与热爱.这首歌在1982年第十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并获得优秀作品奖,随后被各音乐院校选入声乐教材,并成为音乐会经典演唱曲目,以及文化部,中国音协63首中外优秀歌曲推荐曲目之一.创作于80与90年代的&;桥&;&;家&;&;盼&;3首艺术歌曲,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表达思乡之情,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这3首组合的民俗性小品在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我爱这土地&;借用土地意象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对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形象,一个始终守护着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作曲家将时代的投影与现实的感受相结合,再现原诗的真诚感情,富有感染力,拨动听众的心弦.众所周知,艺术歌曲中诗歌,曲调与钢琴三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起艺术表现的重任,三者同时又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诗歌在艺术歌曲中绝非音乐陪衬而已@,可见,诗歌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性.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体,不仅要与诗歌配合,还应注重其自身的表现力以及发挥出演唱者的技巧水平.而钢琴伴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渲染气氛,烘托意境,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作曲家需要有全面的文化素养,坚实的作曲功底以及深刻的音乐表现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歌曲.陆在易正是一位兼具如此才华的作曲家.二&;曲选&;中的7首作品就音乐风格而言,可分成两种类型:一类为婉约抒情风格,如&;桥&;&;家&;&;盼&;和&;最后一个梦&;;另一类为激情豪迈风格,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彩云与鲜花&;和&;我爱这土地&;.这些艺术歌曲曲调质朴凝练,清新感人,富有鲜明个性.旋律平稳流畅中兼有跳进,抑扬顿挫有致,多为一字一音,装饰音的使用为旋律增添多姿色彩.作品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句法清楚,整齐对称的曲式结构特征,多为简洁洗练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彩云与鲜花&;)和再现单二部曲式(&;最后一个梦&;),还有再现复二部曲式(&;我爱这土地&;).&;祖国,慈祥的母亲&;诉说出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如同深爱母亲般的赤子之情,以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为主,曲调流畅地在中低音区迂回,似诵似唱地诉说对祖国的深切挚爱.大跳进行的音调将歌曲推向高潮,然后顺势下降,表达人们对祖国母亲的赞美颂扬,曲尾的衬腔,更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深情.歌曲高潮亲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乐句是一个下行三度的自由模进,保持了节奏的原型和旋律的基本走向,节拍由2,4拍变为3,4拍,深情,执着的音乐主题得以升华.&;桥&;音乐遵循五声性音阶为基础的原则,采用江南风格的音调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精致的风景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