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人的灵感都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2-01-27来源:演讲朗诵

纵观古往今来,考察这些名家名作和他们所创作的历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灵感主要源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种事、用万般真情。

一、灵感来自于对古圣先贤经典诗文的感悟和心灵碰撞——读万卷书古往今来,所有能成就诗词歌赋高度的,都是不断积累沉淀和推陈出新的过程,都是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顶峰。就像李杜也不可能天生就是诗仙诗圣,他们也是博览群书,精通古体诗和唐之前的各种诗歌体系,通过深厚的文化积淀,满腹经纶下才会诗如泉涌,正如我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一样,熟读熟记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灵感之源。

我们知道,古人所倡导的对某一位诗人的诗作进行唱和,就是一种很好的通过欣赏他人作品,产生共鸣和灵感而进行的互动,让诗歌在互相鼓励学习中得到升华。如王安石的古体诗《明妃曲二首》一出,欧阳修、刘敝、梅尧臣、曾凡、司马光等顶级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纷纷唱和,虽然历史过去千年之久,但围绕王安石创作的关于王昭君诗词题材,后人有名或无名的唱和更是不计其数。

又如,崔颢所题的《黄鹤楼》诗之后,包括李白等诗人在内,也由于受其感染,创作和唱和无数描写黄鹤楼题材的诗歌,从此,因诗而让黄鹤楼名扬天下。

二、灵感来自于万水千山的旅途和远方——行万里路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这些都充分说明诗就在远方,灵感就在于去远方的途中和你所没到过的远方的人、景、物等对心灵产生的震撼。所以远方对包括诗歌内在的文学创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少文人墨客所创作的精品佳作,大多是在异国他乡的途中,或在颠沛流离的他乡,或在游走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中受到启发,来了灵感,用神来之笔创作出千古绝唱。

如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就是五十六岁老杜在极端困窘,漂泊到夔州白帝城外登上一高台时写成的。再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名诗,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由黄州贬任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的诗作基本上是自乌台诗案后,一路被贬一路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名诗名句。

三、灵感来自于亲身感受宏大的历史变迁和重大事件——历万种事伟人毛泽东的诗词成就绝对可以进入几千年以来,中国诗词最高水平的第一梯队,且独具特色和个性,老人家所创的作品都与上世纪中国的革命争战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其诗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中国革命斗争史,所以被称为"史诗"。其诗充满着浓浓的硝烟,更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鼓舞,读来豪情万丈。

爱国诗人辛弃疾、陆游,民族英雄岳飞,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等所创作的大量伏秀经典诗词,从某个角度看就是一个国家衰亡的悲壮历史,就是一个全民反抗外敌的不屈不挠历史,就是普遍百姓流离失所和苦难的历史。

所以人的灵感一般不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也不在歌舞升平的酒绿灯红里,更多的是在动荡不安和战火纷飞中对人心灵的冲击和拷问,正所谓大喜大悲才有大彻大悟,好比池塘的死水与活水,前者无鱼或鱼会死,后者才会有鲤鱼跳龙门。同样,诗歌的灵感也是在这样宏大的历史事件,或在社会的大变革中才能更加涌现。

四、灵感来自于浓浓的家国情怀和梦想——用万般情古今这些经典优秀的诗歌,无不是诗人最真的感情流露和思想表达,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山水田园情和爱国情等等,一个情字是所有优秀诗人灵感的基石。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构成了诗歌的灵魂,所以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情也是诗人灵感的源动力。没有真情、没有动情、没有激情之人,很难想象能创作出经典之作。

就像词帝李煜,如果没有亡国之痛、阶下之囚、国破之恨,历史上早已将其淹没,没几人能记得他是谁,但正因为他这不堪的从天上掉进地狱,对他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动,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被囚的方寸之地,通过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庭中的小花小草寄托情思,表达哀怨。一首绝命词《虞美人》就是生动写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说词人写尽了人间的愁,也让后人懂得了唯有此愁才是愁。

同样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后,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此词道尽了人世间的孤独和寂寞,没有这样不堪和倒霉的人生,一般人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别样情和千古之寂呢?

结语当然,诗人的灵感除了上述提到的"四万"之外,诗人的灵感也许在一念之间、一酒之中,也许在一文一画之里、一花一草之上。其实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天分和"神助"之巧,更在于人的专注和坚持。就好像牛顿从苹果树下悟到了万有引力定律,佛祖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佛法,诗仙在梦中或酒中便有了诗的灵感。而普通人身临其境却没有这种感觉,只因我们绝大多数人功夫没有到家罢了。

所以如古人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也告诉我们唯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诗人曾经发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叹,也正说明了灵感难有、佳句难得,名诗难求。

我是@石润居 一孔之见,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点评!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