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方法? 什么是课外古诗词诵读?
发布时间:2024-04-02来源:演讲朗诵

一、课外古诗词诵读方法?

一、抓好韵脚,读准诗韵。

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an,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

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

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

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O△/

△△△”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

△”或“△△△”停顿形式。

2、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3、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

三、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什么是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与课内古诗词的教学应有区别,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指向积累与欣赏,因此不宜设计为教读或自读,应设计为系列活动,以任务驱动学生自己解决积累与欣赏问题,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评价者。

三、课外古诗词诵读老师要不要上?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

四、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用背吗?

课外古诗词是需要背诵的。

课外古诗词是对课内古诗词的拓展。但对二者的要求是不同的。课内古诗词,新课标的要求是不仅要熟背,能默写,更会赏析。课外古诗词的要求就没有这么高,能背会默,能体味诗中的诗情画意,感知作者的写作心境等,不用解析诗歌。

    

五、初二学生必读的课外古诗词?

《长歌行》(《乐府诗集》)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六、初二课外古诗诵读需要背诵吗?

初一语文课本课外古诗词诵读不要求背诵。不过背了,有助于学生的积累,从长远看,作用很大。

七、初一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

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声音洪亮。

八、九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原文?

月夜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晚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

陆游(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九、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要背意思吗?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诵读一般考查直接默写,所以没有硬性要求背诵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能够在理解了诗词意思的前提下,背诵起诗词来会比较的容易一些,并且在考试的时候,默写是最容易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的,这也是失分的主要表现,如果理解了诗词的意思,写错别字的可能性会小很多,所以课外诵读的古诗词还是把它们的意思了解一下比较好。

十、初一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一、《秋词》【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朝代】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潼关》【作者】谭嗣同【朝代】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