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珍惜粮食的诗?
是《饥饿行者》。因为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饥饿的流浪者的生活状况,表达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生活在丰裕时期的人,常常不会想到粮食的珍贵,而只有在贫困的时候才会深刻地感受到。珍惜粮食不仅仅是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更是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现今社会,粮食浪费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应该更加注重珍惜粮食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粮食资源。
二、珍惜粮食的诗句?
珍惜粮食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其二》
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三、珍惜粮食的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虽然近年来粮食年年丰收,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并没有改变,珍惜粮食对党和人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关系着我们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持之以恒地守住节约粮食的关口。
四、珍惜粮食的词语?
珍惜粮食的成语,最贴切的是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 【拼音】kēlìguīcāng 【释义】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粒粮食都要存到仓库里。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 【典源】源自涓滴归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涓滴:小水点,比喻细微的东西。也有用水暗指钱财的意思。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不占为私有。后来从文词的“涓滴”,发展通俗成了粮食的“颗粒”形成了颗粒归公,颗粒归仓的成语。 拓展:珍惜粮食的诗句或名言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5、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五、珍惜粮食的宗旨?
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
六、珍惜粮食的表现?
珍惜粮食,是敬畏自然的体现。自古以来,面对大自然,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敬畏感和亲近感,视天地为衣食父母。但是,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无度索取和浪费资源,必然破坏人类生存的根基。惟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人种粮,粮养人。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变成口粮。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
珍惜粮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惜粮就是惜福。一个家庭,无论多么富裕,都不能糟蹋粮食。古人常常把餐桌当成教化子女、传承家风的课堂,一粥一饭就是最生动的教材。当家长常常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放进碗里时,孩子的心里慢慢会升起对食物的敬畏之心,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珍惜粮食,是珍爱生命的体现。粮食,乃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是敬畏食物、尊重食物,而不是浪费食物、炫耀食物。合理膳食,是维护生命健康的基础。一个珍惜粮食的人,自然也会珍爱生命、崇尚健康。
从今天开始,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
从今天开始,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做“光盘行动”的实践者。争做“光盘”达人,适当点餐,拒绝攀比,以“光盘”为荣,以“剩餐”为耻,实在吃不了的,就打包带走
七、珍惜粮食的句子?
粮食是人类生命的延续,健康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面朝黄土汗水浇禾。为了生存春耕秋获,粮食来之不易。
一粒饭,当珍惜,多少灾民心盼望。
粮食是身体的保障,珍惜粮食就是爱护自己。珍惜粮食,从现在开始!
八、珍惜粮食的道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不能被浪费,珍惜粮食,是每个人都要认识和意识到的事。
九、珍惜粮食的儿歌?
大米饭》
大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春天育苗又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
《大米饭》
大米饭,香喷喷,每天大家都要吃。一粒米,一滴汗,农民伯伯种出来。
小朋友,要牢记,吃饭才会有力气。不挑食,不剩饭,爱惜粮食人人夸。
《大米饭哪里来》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
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节约粮食》
粒粒粮食要珍惜,粮食与我最亲密,
来得实在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
《辛苦种粮 》
农民伯伯,辛苦种粮,每粒米饭,汗水换来;
吃饭时呀,别掉米粒,尽量吃完,别留米饭;
想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多盛,不要少盛;
十、珍惜粮食的来历?
世界粮食日的产生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世界粮食日的来历:
世界粮食日,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