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内审人员,我深知谈话技巧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性。无论是面对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获取关键信息,往往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内审工作中积累的谈话技巧,希望能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1. 建立信任:从“闲聊”开始
很多人认为内审就是“挑毛病”,这种刻板印象往往会让被审计对象产生戒备心理。因此,我在谈话开始时,通常会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最近的工作进展、团队氛围等。这种“闲聊”不仅能缓解紧张气氛,还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沟通风格。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审计一家公司的财务部门时,发现负责报销的员工非常紧张。于是,我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和她聊了聊最近的工作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她逐渐放松下来,最终主动向我反映了一些报销流程中的问题。
2. 提问的艺术: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的结合
在审计谈话中,提问的方式至关重要。我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运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 开放式问题:比如“您觉得这个流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问题能激发对方的思考,往往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封闭式问题:比如“这个流程是否按照公司规定执行?”这种问题则适合在需要确认具体事实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时要避免带有引导性或暗示性的语言,以免影响对方的回答。
3. 倾听与观察:捕捉非语言信息
谈话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非语言信息同样重要。我在谈话时,会特别注意对方的表情、语气和肢体动作。比如,当对方在回答某个问题时突然变得紧张或犹豫,这可能意味着背后隐藏着某些问题。
有一次,我在审计一家公司的采购部门时,发现负责人在回答关于供应商选择的问题时,语气明显变得不自然。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最终发现了一些违规操作。
4. 保持中立:避免情绪化反应
内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中立和客观。无论对方的态度如何,我都不会表现出情绪化的反应。即使发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我也会冷静地记录下来,而不是当场指责或批评。
这种中立的态度不仅能避免谈话陷入僵局,还能让对方更愿意配合审计工作。
5. 总结与反馈:确保信息准确
在谈话结束时,我通常会做一个简短的总结,确认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比如,“您刚才提到这个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这种反馈不仅能避免误解,还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6. 灵活应对:处理敏感话题的技巧
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敏感话题。这时,我会采用一些委婉的表达方式。比如,当需要询问一些可能涉及违规操作的问题时,我会先强调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流程,而不是追究责任。
有一次,我在审计一家公司的销售部门时,发现了一些疑似虚报业绩的情况。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我并没有直接质疑,而是从“如何优化业绩考核机制”的角度切入,最终成功获取了关键信息。
7. 记录与跟进:确保谈话成果落地
谈话结束后,我会及时整理谈话内容,并跟进相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这不仅是对审计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谈话对象的尊重。
总的来说,内审谈话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艺术。通过建立信任、灵活提问、倾听观察、保持中立、总结反馈、灵活应对和及时跟进,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关键信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如果你对内审工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交流。毕竟,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