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失败的谈话说起
记得我刚当班主任时,有一次找班上一个经常迟到的学生谈话。我板着脸,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你怎么回事?这周都迟到三次了!"学生低着头不说话,我越说越来气,最后甩下一句"再迟到就请家长"就结束了谈话。结果第二天,这个学生不仅又迟到了,还干脆逃课了。
这次失败的谈话经历让我意识到,老师与学生谈话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门需要技巧的艺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谈话技巧,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
1. 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
很多老师习惯在办公室找学生谈话,但办公室往往给人一种压迫感。我更喜欢选择一些轻松的环境,比如校园的长椅、操场边,甚至是放学后一起走回家的路上。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操场上边走边聊,他居然主动跟我分享了很多心事。
-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 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
- 用轻松的语气开场
2. 学会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有一次,一个成绩突然下滑的学生来找我谈话。我本想直接指出他的问题,但转念一想,决定先听听他的想法。结果他告诉我,父母最近在闹离婚,他晚上总是睡不着。听完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贸然批评他,而是给了他一些建议和安慰。
在谈话中,我们要做到:
- 保持眼神交流,适时点头
- 不随意打断学生
- 用"我理解"、"然后呢"等话语鼓励学生继续说
3. 善用提问引导思考
直接指出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我更喜欢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面对一个作业经常不交的学生,我会问:"你觉得按时交作业对你来说有什么困难吗?"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思考。
提问的技巧包括:
- 避免"为什么"开头的质问
- 多用开放式问题
-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4. 用具体事例代替空洞说教
记得有一次,我想提醒学生注意时间管理,没有直接说"你要珍惜时间",而是分享了自己大学时因为拖延症差点错过重要考试的经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还有同学主动来找我讨论时间管理的方法。
在谈话中,我们可以:
- 分享自己的经历
- 讲述身边人的故事
- 引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5. 给予建设性的建议
谈话的最后,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面对一个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我会建议他尝试番茄工作法,并约定一周后反馈效果。这样的建议比单纯的"你要好好学习"更有实际意义。
给建议时要注意:
- 建议要具体可行
- 设定明确的目标
- 约定后续跟进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发现有效的师生谈话不仅能解决具体问题,更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次谈话后,我都会反思:学生是否感受到了我的关心?他们是否获得了实际的帮助?这些思考让我不断改进自己的谈话技巧。
记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谈话模板。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心倾听,用爱沟通,用智慧引导,让每一次谈话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