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个人获得与年龄增长相一致的有关性生理、心理和感情上的应有知识。使个人对性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包括自己和他人)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
2、消除个人在性发展和性行为中的焦虑和恐惧等种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男女两性关系及其相关的道德与法律,增进对自己性行为所负的责任感。
3、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科学文明的性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4、抵御色情作品、娼妓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毒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防止性放纵和性罪错。
适用人群:
1、婴儿期
给孩子取一个合适的姓名,穿衣着和购置玩具不必拘泥于孩子的生理性别,根据孩子的喜好而定。
2、幼儿期
帮助孩子认同自己的性别,依性别规定他(她)的性别角色行为和动情反应,对孩子展示裸体和生殖器不采取简单斥责或欺骗的态度,既要教之以羞耻感,又不足为怪和隐瞒。
对男女儿童性器官的差别和“我是从哪里来的”提问父母可坦然相告,而不必讳如深。要让孩子与同龄的同性和异性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培养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建构健康的人格。
3、少年期
讲解有关男女生殖器官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知识;讲解月经、遗精现象及其生理意义和保健知识;如何正确看待自慰问题的教育,青春意识的正确引导;
提供少男少女坦然、直率正常交往机会,发展同学之间正常的友谊,促使他们形成抗拒性诱惑和妥善处理两往等问题的能力,防止早恋和性罪错;对女孩还要加强自身保护的教育。
避免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性”就是很“污秽下流”的印象,尽量采用“学术名称”,或者借用教材、录像带等资料进行教育。
性活动既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活动,是人类繁衍后代的需要,同时性活动又是一种社会的正当行为,只有婚姻家庭的组合,性的满足才能使社会稳定发展。两性关系是一种社会现象,归根到底是会产生社会结果的。因此,人类社会通过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来对两性关系进行社会调节。一个人的恋爱、婚姻是要遵守社会有关的道德和法律规定的,这样才能既保证当事人的利益,又不违反社会的利益。
人类的性事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交配,需要用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来加以指导,才能保证两性当事人的幸福,才能使它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文明行为。性知识是人类数万年来性生活的经验总结,是人类幸福的智慧结晶。然而由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作怪,不少人至今还把性活动视为洪水猛兽,把了解性知识视为犯罪行为。这是旧的陈腐观念在人们头脑中造成的影响,是愚昧的表现。使性教育长期以来处于落后状态。在家中,父母对于性问题难以启齿,无法教给孩子;在中小学校,性教育不登大雅之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有关性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在社会,科学的性知识传播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这使众多的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在性问题上陷入盲目无知的状态,或是使性意识产生偏差和不良倾向。进入21世纪后,一定要破除这个禁区,指导下一代主动去掌握这门科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性的本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任它留在原始的‘野蛮’状态中,或者用‘野蛮’的教育把它加强,那就只能成为反社会现象。”实际情况显示,目前少年儿童对性事的社会性的理解是极不充分的,对于有关性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缺乏基本的了解。个别少年儿童,正是在缺乏良好的性教育的情形下,不恰当地关注性问题,甚至会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青春期性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如同语文、数学和外语一样,是每个中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门科学知识。家长和老师必须采取积极态度,通过正常渠道,如学校的生理卫生课、青春期生理与心理读物以及教师和家长的正面讲授来使子女获得系统的性知识,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探索生育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