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娘,农村人,早年丧夫,独自拉扯大两个儿子。没有文化、没有存款,两个儿子却抢着给她养老,不得不说:这是位绝顶聪明的老人。
在村里,说起张大娘很多人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老太太了不起,太聪明了!不信您看:
事件一:早年丧夫,为了孩子拒绝改嫁。
张大娘其实是个苦命的女人,在35岁那年丈夫就去世了,当时大儿子14岁,小儿子只有8岁。
公公婆婆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家里也没有多少积蓄,一个女人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很多人都劝她改嫁,你还年轻,再嫁个男人日子还能好过一点,在农村家里没有个男人,地里的重活都没人干。
当时也确实有个条件还不错的男人看上了她,只是有一个条件:不能带孩子。
她果断地拒绝了这个男人:孩子就是我的命,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放弃孩子。爷爷奶奶虽好,他们又能陪孩子多久?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给她提亲,她独自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地拉扯两个孩子长大。
事件二: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
80年代的农村人,很少有人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头等大事。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是:放学后书包一扔满大街跑,等到睡觉的时候才知道作业还没做完。
能耐心地等着孩子做完作业的家长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作业没做,大手一挥,睡觉去,明天我跟你老师解释。
殊不知这样只能是害了孩子。
张大娘跟其他人不一样,白天在地里干完活回家,无论有多累,她都会盯着孩子做作业。
其实她也看不懂多少,孩子能不能做对她也不知道。她唯一知道的是,孩子写的字是否好看,作业做得是否认真。
孩子也很争气,一路考上大学都没用张大娘太过操心。
事件三:孩子结婚她坚持盖了两处院子。
一个单身女人独自拉扯孩子,供孩子上学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止步,认为供完孩子上大学就完成任务了。
而是从牙缝里省出点钱都要存起来,别人干完农活晚上都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她家的灯一般都要等到十点以后才会熄灭。
灯下的张大娘正在做手工活,干一天也就挣个十几块钱或者二十块钱,但是她从来都不嫌少,她说:白天干活够生活,晚上干活赚的钱就能存起来,我还有两个儿子呢。
村里人都说,孩子都上大学了,以后在不在农村住还不一定呢,就算你准备好房子人家也不见得喜欢。
张大娘却说:她们就算平时不住,逢年过节回来一趟也得有地方住才行啊。不能跟我这个老太婆挤在一起呀,人家年轻人都爱干净,看不上我这邋里邋遢的老婆子。
再说了,婆婆跟儿媳住在一起,哪有不闹矛盾的?还是尽量少住在一起吧。
就这样,张大娘不顾劝阻给两个儿子每人盖了一处院子,只为了让他们回家的时候有个地方住。
儿媳对此也很满意,别管要不要在城里买房,农村有个家才是最踏实的。
除了两个儿子之外,谁也不知道,她为了赚钱,给别人剥大蒜,每斤剥好的大蒜仅仅几分钱。她就把打算预先泡在水里,剥起来格外轻松。
但是,由于双手天天泡在水里,不仅是手上的皮肤发白打皱,就连手指缝里都长了一排排的小疙瘩,夜深人静时痒得直钻心。
事件四:娶了儿媳后,真正做到把儿媳当成一家人。
都说婆媳矛盾是最难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张大娘这里并不存在。
大儿子刚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在城里打工,难得回家一趟,她还会主动给儿媳打电话。
虽然两个人聊不到一起去,却给儿媳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这里是你的家,我也是你的家人,我想你,这个家欢迎你。
不仅如此,她还让自己的小儿子也给儿媳打电话,哪怕说不上几句话,也是想给儿媳传递一个温柔的善意。
儿媳有了孩子后,她忙前忙后准备预产包,却不多事,告诉儿媳:你需要,我随叫随到,如果你不需要,我愿意退居二线。
虽然她的思想并不先进,但是儿媳也领了她的这份情。能遇见这样的婆婆已经难能可贵了,谁也不会再去要求婆婆一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做。
事件五:小儿子娶媳妇后,一碗水端平,让两个儿媳都无话可说。
表现最明显的一次就是,那一次张大娘生病了,住院一星期,除去保险报销以外,还花了8000多块钱。
当时小儿子刚结婚,又买了房子,手里没有多少钱,这个钱都是大儿子出的,陪护也是由大儿媳完成的。
当时小儿媳正在怀孕,大儿媳也没有计较这些,总觉得婆婆对自己不错,老人生病了花钱和陪护都是应该的,各人尽各人的孝心罢了。
张大娘却不这样想,她认为大儿子又出钱又出力,小儿子什么都不做不合适。
病好了以后,她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大儿子,说:“我有两个儿子,你们都有义务照顾我、给我花钱看病。既然小儿子现在经济紧张,这钱我就自己出了。”
“大儿媳照顾我,我感恩。但是我不能既让你们出钱,又让你们出力。这样对你们不公平,我心里也不安稳。”
大儿子家里的条件不错,并不在乎这几千块钱,张大娘却说这事一码归一码,以后她没钱了再问孩子要钱花。
如果今天你不收这个钱,我就让你弟弟给你打过来1/2,就算两个儿子一样的待遇。
大儿子无奈之下只好收下了这笔钱,他也知道自己弟弟经济紧张,就像母亲说得那样,等以后再给她也来得及。
如今:两个儿子抢着养老,张大娘犯了难。
如今张大娘已经78岁高龄了,生活依然能够自理,坚持住在老家不去给孩子们添麻烦,两个儿子却一直认为:到我们给你养老的时候了。
但是,面对儿子们在城里购买的高楼大厦,张大娘说什么都住不习惯,大儿子接走一星期,她就闹着要回老家。
无奈之下又把她送了回来,老二听说母亲回家了,赶紧开车往老家跑,家里的凳子还没坐热乎,又被老二塞进车里拉回了城里。
张大娘欲哭无泪,孩子不孝太发愁,孩子太孝顺了也发愁,跟他们住在一起真心不行啊!
出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在小区里溜达一圈,想回家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自家的单元门了!所有的大门都长得一样,到底哪个才是自己的家?
心累不已的张大娘又被儿子送回了农村。孩子们不仅常回家看看,还雇了一个邻村的中年妇女照顾她。
张大娘一边唠叨:我又不是不能动了,哪里需要人照顾?
一边又对着老姐妹吹牛:“我儿子儿媳说了,没钱就问他们要,这保姆的工资也不用我管,这两个孩子没白养。”收获一大堆羡慕的眼光后得意洋洋地回家了。
自此,村里人都知道,张大娘一辈子的辛苦没有白白浪费,她养了两个好儿子,也娶了两个好儿媳。
但是,笔者却认为,这都依赖于张大娘本身的智慧,才能成就今天的幸福。
人老了,怎么做才算聪明绝顶呢?其实并不是老了以后才能决定的,老年后的生活其实在年轻时就已经种下了。
张大娘的聪明之处在于:
一、年轻时没有为了自己一时的舒服,放弃对孩子责任。
如果她选择了再嫁,可能年轻时会幸福很多,但是这两个孩子对她就没有多少感情了,想要现在的幸福生活?除非在婚后生个孩子,继续培养。
二、她有着别人没有的魄力和眼光。
在别人都认为上学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坚持送孩子上学。
三、不绑架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就能看出来,张大娘虽然辛辛苦苦养大了两个孩子,却没打算携恩图报,而是就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不掺合小两口的生活。
四、知道一碗水端平,并没有劫富济贫过度关心小儿子。
都说父母最爱偏向条件差的那一个,也说父母不可能一碗水完全端平,但是张大娘尽力做了,孩子们也都看在了眼里。
当然,她教育出来的孩子选媳妇的眼光也不错,两个儿媳妇都通情达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张大娘之所以晚年在没文化、没财产的情况下还能让两个儿子抢着养老,凭借的就是这颗玲珑剔透的心。
人老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该管的别管,不该问的别问,只要有吃有喝,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