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完全符合要求是 爱莫能助,根据下面的自己改改吧 让音乐与使命同行 “凡音之起,皆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认为人应具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认为最终只有经过“乐”教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可见,音乐与情感、品德之密切。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无不精通音律,他们在自娱又娱人的过程中充实着生活。唐寅、苏东坡,还有家喻户晓的刘墉刘罗锅,都是操琴高手;海外华人靳羽西女士,在少年时得过不少钢琴比赛的大奖;科学家爱因斯坦疲累之余,拉起小提琴,如醉如痴;我们当今的水稻之父袁隆平博士,不只是音乐欣赏的行家,舞也跳得翩翩。 音乐是那么神秘和超越自然:当四面楚歌响起时,英雄项羽的霸业竟被音乐勾起的愁肠击得粉碎,无颜以对江东父老。然而音乐又是那么贴近生活和溶入自然:当马头琴与长调凄婉地响起时,一匹准备遗弃自己孩子的母马,竟被这深情的音乐感染得与牧民一起落泪,饿得奄奄一息的小马驹终于又回到母亲的身边了。 在澳大利亚有一则与音乐有关的趣事:铁路局发现高雅的古典音乐竟然能制止暴力和破坏行为。每年铁路局都要花掉一大笔钱去修缮被破坏的设施,这让他们很头疼,无奈中,铁路局接受了一个听上去十分可笑的提议:在火车站播放古典音乐。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火车站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选段,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等古典音乐。结果出人意料,修理费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四分之三。 美国曾进行过一次题为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的调查,工作1-10年的人认为专业知识最有用,工作11-20年的人认为管理才能和人际关系最有用,工作20年以上者认为艺术鉴赏力最重要。 有人说音乐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也有人说音乐教育包罗万象,无所不能,这些都是片面之词,失之偏颇。但是音乐教育决不是一种点缀的、肤浅的教育,要使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地位,音乐教师就具有重大责任去提升音乐在所有学科中独具的魅力,我们的超级使命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未来的建设者去喜欢音乐。 音乐是贴近生活、自然、内在的,具有鼓舞、振奋和愉悦的本性,在音乐教育中,儿童不应只是被动的听众,而应作为音乐的参与者加入进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辨别音乐的正邪、高下、雅俗、良莠以及古今、中外等等,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至于被一些低俗的音乐所俘虏,甚至去趋靡争痂,在精神上受到腐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音乐学习的结果,不只是个人艺术潜能的充分发挥,重要的是培养普通的、高素质的公民,并对社会、历史、文化具有传承和提升的神圣使命。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高尚的音乐、灿烂的文化、历史的悲鸣、时代的强音都会激励和鼓舞孩子们为了他一生的目标奋斗不息。 面对这满园春色,我愿抚琴一曲,让这美的旋律驱赶枯寂,浸润荒漠,引领孩子们进入音乐的圣殿,谱写人生壮丽辉煌的乐章,让音乐与使命同行吧!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