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技术顾问多年习惯讲方言。年底公司会议上他到公司指导工作,为各部门主管做一场演讲。演讲中,他仍然用了熟悉的方言说话。但是,演讲过后,各部门主管却纷纷向经理反映没有弄清他讲的是什么,其中最大一个原因便是大家听不懂他演讲所用的方言。可想而知,这场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 讲好普通话,需要语言环境与练习。平时注意听别人的谈话;在听广播看电视时,注意听播音员的咬字发音,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演讲时,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语速过快,演讲者讲出来的观点,浮光掠影一般,不能给听众留下什么印象,起不到演讲的效果。 如果对比一下中老年人跟青年人的讲话速度,你就会发现,年龄越大者,说话速度越慢。也就是说,如果演讲者语速太快,给听众的第一印象不很好,听众会认为,演讲者“年轻不稳重,思想不成熟”,这就会给演讲的效果大打折扣。 演讲中,重音的运用很重要,也很讲究。演讲者讲到某一个词语或某一句话时,故意加重音量。运用重音,能够在需要加重情感时,即时将某一特别的感情“放大”处理,让听众知晓你对某一感情的激烈反映。 在演讲的初始,不要用重音,只是为后半部重单的出现作铺垫。在收尾部分可恰当地运用重音,让听众的感情一再提升。注意的是,重音不能滥用,否则,会让听众反感。 变调也是成功的演讲者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所谓变调,是指声音随着感情的不同发生变化。声音有粗犷与婉约之分,有沉闷与高吭之分。擅长运用变调的演讲者会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变化。 语言中,除了声音的要素外,词语的因素也很重要。在语言中,一部分词语是明确的,一部分词语是模糊性的。演讲中,明确性的词语能够让我们具体地讲明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我们也应该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运作表达的灵活性,现实情况就是这样,不可能所有的情况都是具体又明确的。实际上,必须模糊的地方,正是表达上的“正确”。 演说的时候,那些不需要或不适宜表达明确的地方,就应该把话说得模糊一些。我们以日常生活为例。比如说,你的女友买了一件衣服,兴冲冲地跑到你的身边,向着你说:“我的这件衣服漂亮吗?”根据你的审美观点,那衣服怎么看怎么也不漂亮,但你又不能扫女友的兴,你就可以用模糊的表示方法,说“嗯,还可以,还好”,你这样的说法,相比“40%好看,60%不好看”这种明确界定的讲法,就艺术得多,否则,你就会自找没趣,遭到女友的一顿数落。 有时,为了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或不便直言明说的地方,也需要借助模糊语言。一次中国的教师代表团访问日本一所学校,访问中,在酒会上双方答谢致辞时,日方的校长突然向中国一所学校的副校长提出“我们东京王子都中学愿意和贵校结为友好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副校长不便立即表示接受,也不能立刻推辞,这种情况下,中方的校长就用了模糊的方法来作答:“校长先生对于我们中国人民,对于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的友好情谊,我代表我们全校师生向您表示感谢。关于您提出的友好愿望,我回国以后一定传达给我的校长先生和我校的全体教师,谢谢”。这样的回答,既表示了诚意,又不失礼仪。 语言风趣也是演讲中重要的语言技艺,比如,有人这样来形容自己某个时候的心境:我走到门外,猫一见到我,就爬到树上;鸟一见到我,就从树枝上飞走了。有人这样形容一些人喜欢吹牛:天上乌云变成堆,那是牛在满天飞。风趣的语言需要我们的想象力、联想力,也在于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来收集这些有趣的话语。 中国的谚语非常丰富,表现力也强劲。有力地运用谚语,对于演说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艺而言,非常有效。在适当的地方,运用一两句谚语,立刻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不要小看了“猪鼻子插葱――装象”“豆腐掉进灰――拍又不能拍,吹又不能吹”的作用,它们的妙处会让你的演讲顿时蓬荜生辉。夸张的语气运用于演讲之中,能产生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夸张,你增大你的语言张力,让演讲的某些个性更突出,特色更丰富。 语言运用中,也要防止出现毛病。有的人喜欢使用“非常”“极其”“极端”“很”等副词,这类词的运用一定要注意程度的“恰当”,注意不到用过了头,不能超越了现实的程度,要学会适可而止。否则,你辛辛苦苦的演讲在听众的心中就变成了“那人又开始了”“又在发牢骚了”“不对着大家发一桶牢骚看来是不罢休的”,这样的演讲效果就很悲惨了。 演讲中,用词就跟说话一样,要切合实际,看好场合,看好对象,灵活运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如果对方向你倾诉他的苦楚,那么你最好不要像个理中客一样一直跟他分析其中的道理,其实他只是希望你首先认同一下他的情绪而已。2、谈到自己擅长和精通的领域时,不要过于沾沾自喜,不要只顾着滔滔不绝的自说自话,更要关注一下周围的人是否期待你说下去。如果你不懂这一条的意思,想想你在一群女人中间谈足球时的那种尴尬场面。3、如果对方说的内容不全对,也不全错。那你应该说:对,不过xx地方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如何如何。而不是说:不对,如何如何。开口就进行肯定,已经比否定更高一级了。4、要审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以便知道自己和对方的边界在哪里,不要说一些越界的话题。比如你和你爹讨论夜店嫩模。比如你问女上司她的例假是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