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得看场合,如果是一帮文人骚客聚在一起,在演讲时你用大白话,就会被视为没文化,与当时的场景格格不入。
因为所谓的演讲,就是一定有场合让对方明白自己讲什么,表达的方式与听众的层次需要保持在同一档次。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
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
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另一个例子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行酒令最不成令,最随意,大白话。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是个庄稼人罢。 大火烧了毛毛虫。 一个萝卜一头蒜。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还好,只是在行酒令时说出这些,如果在另一种氛为,就贻笑大方了。
所以,你的演讲比赛看是什么样层次,你再决定用什么方式,总之,一定文字修辞是需要的,才不至于内容干吧吧的。但不宜于大量的词藻进行堆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