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小学生要想在阅读中有效积累作文素材,首先不能摆脱小学生日常阅读的内容而言说——如果我说《红楼梦》很伟大,每个人都该读读,可读懂这部原著的小学生毕竟是极少的,将来到了一定的年纪再读和读懂它并不晚——这就没有意义。
结合大家阅读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有几点是必须要把握的:
第一、对故事、文章、小说等主要情节的攫取。孩子首先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比较自然地能去复述(或部分地复述)。有意识地抓取书中的故事情节,不仅符合这个年龄段的阅读习惯,也能较为持久的保持读书兴趣。而情节中的要素,如人物鲜明的个性、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在复述、阅读中得到较好地再现,通过这种再现能较好而客观地“借鉴”到优秀作者、作家的写作,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所以当你作文时,心中有若干故事可以引入、可以迁移,便能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写作。
第二、有意识地领略阅读材料中的主题。许多小故事,反映出的是人生的大道理。而孩子自己的写作,其实何尝不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小事件,来突出地去表达某个作文的主题呢?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抓取文章的主题,不仅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主题思维,还能把这种思维进行很好的迁移,让孩子在自己作文的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主题意识。——这种主题意识的生成,较之单纯的积累作文素材更有效,加上反复思考一下某篇喜欢的文章,其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就能更好地把阅读向写作进行转化。
第三、对语言的精选、摘抄和反复琢磨。学语文是掌握语言、精通语言的全过程,语感的生成就是这个道理,一篇文章的语言好不好,读的多了自然知道。当年谁没有被书籍中的某些精彩的句子、段落所动心过呢?印象中,许多同学都悄悄准备了日记本,会把阅读中遇到的精彩句子、段落中摘抄下来,得空的时候会反复看看,在这种经典语言的影响下,逐渐体会到精彩语言的滋味。于是会在自己的作文当中,有意无意地去仿写它们——这个阶段常常是难以逾越的,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当中不可缺少的。虽然这种摘抄和模仿,可能被人嗤为“寻章摘句”之类,但如果这样做能让一个人保持更久的对语言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致,也是好的。有一天,也许忽然意识到某种语言表达最对自己的胃口,这样对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打开。第四、我个人比较反对集中记忆、背诵各种故事、素材等去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经阅读而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丰富的阅读是大前提!实际上只你要你用心去读书,这种积累就时刻在发生着;而如果为了作文考试强迫自己拼命背诵数百个故事素材,当做一种酷刑一般,是常常得不偿失的!并且很可能在未来的考试当中生搬硬套,反而不美不说,更浪费了大量的读书时光。
所以,真正的经阅读而积累作文素材,其根本是蕴含在阅读本身当中的,如果读的明白、读的又多,没有道理写不好作文——其中,我说的读的明白,是真正可以读懂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并懂得两者之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