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25来源:演讲朗诵

1、配乐
背景音乐在起到的作用比朗诵本身要大。契合的音乐能更快更好的把观众带入意境。
2、姿态
端庄的仪态、丰富的表情。朗诵者还可以适当化妆,可以运用灯光布景。
3、不模仿他人
朗诵切记模仿他人。比如说,曾因此诗一举成名的人,或者是在朗诵方面已经获得成就的名家。因为别人的表达处理源于他的性格、气质、经历、体味、情感等。如果不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而是一味地去模仿别人的情感,就会有一种缺少内心支撑,有形无魂的感觉。
4、不上调,要自然
由于诗歌具有节奏感强、音律音韵方面的特点,所以有些人从朗诵起来喜欢上调,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使人听了很容易厌倦了这种固定模式。
5、注意“啊”的处理
诗朗诵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感叹词“啊”用的比较多。诗人往往用“啊”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浓郁情节,但是如果朗诵者体会不到或者是表达功力欠缺,都不能够处理好语气词。



扩展资料:
诗歌朗诵举例: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朗诵

回到顶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