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推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中国艺术教育之路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还是民族传统艺术都博大精深。艺术教育不仅仅在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应该在生活中处处对孩子进行感染熏陶。
先来看看中国的孩子在怎样的艺术氛围中成长。近年来,少儿艺术培训热高温不减,画画、弹琴、跳舞等艺术作为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依然是家长们的首选,此外,爵士鼓、跆拳道、武术等以“技术”见长的课程也成为备受中小学生钟爱的热门课程。其原因何在?
一方面,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长。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加上社会竞争激烈,少儿受教育的年龄也逐渐提前。同时,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家长,认为艺术教育观念更为新潮。
另一方面,大多数在应试教育中成长的家长,出现“应试遗传”现象,对后代教育仍习惯以分数论英雄,重技巧轻美育的现象有增无减。比如,目前艺术高考对考生文化分数要求之低,造成了大量文化课基础较弱、却无艺术爱好或天赋的学生选择参加短期美术培训班,以求在数月的突击训练下取得某所艺术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一些普通学校仍然存在着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因为艺术院校录取分数偏低,所以中国家长让学习能力弱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学习艺术专业,这样在中国形成了巨大的艺考规模,使得中国艺术教育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样的现象怪不得家长,学生。是因为有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国人才这样“热爱”学习艺术。本来是美好的事情,这样却蒙上了功利的色彩!
当然,无论东方西方,共同面临着艺术的市场化、大学的体制化、感情的贫困化,已经不止是中国的问题,此时,如何在这样种现实状况中讨论艺术教育的未来?如何重塑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教育的未来是永不停歇的话题。
对于当前美育发展现状,从需求面看,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美育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层次,涉及人格的健全、人与人相处的和谐等方面,从而实现心灵的愉悦。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提供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少重技能多重感悟,学校的艺术课程的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都为艺术教育创造环境。
美是一种哲学。伴随中国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美育的需求愈发明显。从供给面看,艺术培训机构和艺术院校所提供的音乐美术类课程大部分关注的是艺术的技能,仅仅通过这些方法和路径是不够的,对于美育很难实现最直接的帮助,所以现在对于美育的供给是远远不足的,需要更多的美育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