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名义(演讲稿)
发表者: lygzww66
韩寒曾在博客中调侃,说陈逸飞、余秋雨、陈凯歌三个中年男人长着同一张脸,模糊而无趣。我一向不喜欢叛逆而轻狂的韩寒,认为他对这三个中年名男人的评价也有失公正和礼貌。可是不知为什么,断断续续看完《夜宴》之后,韩寒的话却异常清晰地从我脑子里跳了出来。
《夜宴》、《英雄》、《十面埋伏》、《无极》,这几部所谓的大制作,耗资巨大,噱头十足,场面奢华,大腕云集,可是浮华背后我看到的却是它们似是而非、模糊而虚假的同一张脸。且不说故事的荒谬,情节的离谱,台词的造作,就说人物吧,脑子里直打架。章子仪的婉后,哪里是母仪天下的至尊皇后,分明还是《十面埋伏》中那个牡丹坊里的歌舞伎,流露出的还是《艺伎回忆录》里艺伎的风骚和工于心计。在我看来,一路走来已成为国际巨星的章子仪,打动人心的仍是初出道时《我的父亲母亲》中那个清纯而真挚的招娣。那个扎着小辫、穿着花衣、抱着青花瓷碗、一路狂奔追寻爱情的淳朴而执着的乡村女孩,把纯真年代的纯美爱情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灵底版上。葛优的厉帝,哪里有帝王的威仪,怎么看都透着小人物的狡黠和冯小刚式的油滑,那强扮出的一往情深为情而死怎么看都让人忍俊不禁。(回想当年《活着》中葛优塑造的小人物福贵是多么的鲜活和生动!)更不要说那相互打架不古不今不中不洋不伦不类的拙劣台词。谭盾的音乐何其了得,可是周迅的那段《越人歌》,怎么听都和《十面埋伏》中章子仪且歌且舞的“北方有佳人”如出一辙。当艺术家被商业利益所驱使,当艺术被市场所奴役,当为艺术而艺术,为表演而表演,为音乐而音乐,艺术已经失去了真诚而动人的本质。那些曾经以真诚的艺术打动过我们、赢得过我们尊重的艺术家,是不是正在以艺术的名义艺术?!
但愿我言重了!
想起了李安。这个外表谦和儒雅,行事内敛低调的中年男人,却有着儒道结合、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从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开始,就显示出不凡的功力。表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太级推手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象。后来的《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无不表现出李安深厚的东方文化积淀和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我个人认为,迄今为止,李安最值得称道的电影还是他的《卧虎藏龙》。李安的理想主义和东方哲学,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体现。(《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某种程度上刺激了急功近利迫切想要得到奥斯卡青睐的张艺谋们,于是《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应运而生。但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们学了皮毛丢了内核,尽管借鉴了竹林打斗、清泉沐浴、音乐制作、武打设计,但他们缺乏的是李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部影片中,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现极其到位。影片中,人到中年的周润发演技精进炉火纯青,表演入木三分,准确诠释出了大侠李慕白的神韵,那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隐忍和克制。李慕白和俞秀莲、玉蛟龙和罗小虎,是李安在影片中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十分鲜明。“发乎情,止乎礼”,礼教是影片中李慕白和俞秀莲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多年来相互倾慕彼此渴望,却从不越雷池半步,将恋情深埋在心底,只因俞秀莲的丈夫生前是李慕白情如手足的生死之交。李安将中国精神、中国武术推向了世界。《卧虎藏龙》展示了中国人的礼义观念,渲染了一片江湖豪气,表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武当剑法及各种武术经典得以在世界观众面前做出精彩的表演。然而,李慕白中毒身亡前留下最后一口气对俞秀莲说“我已经浪费了一生,我要用这最后一口气对你说‘我爱你’”,又分明是好莱坞惯用的爱情模式。用西方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诠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李安成功了。影片中,谭盾的音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马友友凄凉、沧桑、委婉的大提琴为主线的音乐,使气氛马上凝重起来。玉蛟龙偷剑与俞秀莲夜战一幕,那段鼓曲更是扣人心弦,激越的鼓点与激烈的对战浑然一体,使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天衣无缝、浑然天成。大提琴沉重有力,马友友的技术更是精湛绝伦,无论是李慕白的死、还是最终玉蛟龙跳崖都伴随着深沉的大提琴主旋律,让人肝肠寸断,感动至深。片尾曲《月光爱人》借助李纹缠绵而悠扬的歌声,影片的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这样的演绎,获奖当之无愧!
以艺术的名义,我们呼唤艺术家的良知;以艺术的名义,我们希望艺术家还艺术以纯粹和真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