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一本晦涩难懂的著作会被戏称为天书。而人人手中都不同的人际交往之书,明明看起来只和一些日常生活有关,却还是难倒了不少人,成了另一本天书。而若是配合鬼谷子的九句辅导,你也许会豁然开朗。
战国名人王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谷子,虽然常年隐居深山,但对世事了如指掌,对兵法也烂熟于胸。再加上熟知日星象纬,能言善辩,鬼谷子便不仅教出了孙膑这样名垂千古之人,还留下了《鬼谷子》这部旷世奇书。
01
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智者言,依于博,即和智者交流,要以渊博为标准。这一点,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恰是例证。志在山野而不在朝堂的卧龙先生,突然被不了解的刘备一行人打扰,心里肯定会有些不舒服。可刘备多擅长交际啊。他抓着诸葛亮博学这一点,使劲往诸葛亮擅长和感兴趣的方面靠近,让诸葛亮对自己改观,甚至到了诸葛亮觉得刘备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地步。
02
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拙者言,依于辩,即与思维不灵敏的人交流,要以强辩为原则。这一点,在历代政坛其实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辩,我们可以理解为雄辩。
因为拙者思考问题的速度慢,思考的深度浅,所以若说者自信大方,说出来的话乍一听有理有据,那么听的人就很容易被说者牵着鼻子走。
苏秦游走在东方六国,希望说服各国君臣合纵,运用的正是这条原则。而张仪奔赴楚国,希望打动楚王以形成连横,将东方六国逐个击破,运用的还是这个原则。故而鬼谷子提出的这一点,虽算不上儒家所追寻的正道,但也确实有效。
03
与辨者言,依于要
与辩者言,依于要,即与能言善辩的人交流,要以简要为原则。其实这条很好理解――明人不说暗话。北宋名臣王安石在主持变法时,向他的反对者司马光回复过一封《答司马谏议书》。信很短,但王安石把司马光在上一份信中安给自己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一一反驳,还批评了司马光等人因循守旧,最后还强调了自己变法的决心。
因为面对的是聪明人,所以自己既不用冒着被看透的风险打肿脸充胖子,也不用故意卖弄。言简意赅,说到点子上,就是在和能言善辩之士交往时最高效的手段。
04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贵者言,依于势,即与身份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这也算是历代常态,正直的人与权贵正常结交,通过他们的赏识进入更好的平台去实现个人价值,而奸邪之人则与权贵勾结,或狐假虎威,为自己谋私利。
但 势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它的作用全赖人们如何来使用它。所以鬼谷子讲出这句中立的话,没问题。
我们想要学习并使用这句秘诀,也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坚持走在正道上。
05
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富者言,依于高,即与富有的人交流,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
这一条,从小就学习诗文的我们而言应当也不算陌生。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墨客看淡了财物,选择做个清贫的隐士或者潇洒自在的漂泊者。
嵇康不求权财而与山涛绝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份高雅潇洒的背后正是我们珍视的人生之志和必须守住的底线。
06
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贫者言,依于利,即与穷苦的人交流,要以利害为原则。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面对衣食不足不足之人,画大饼显然是不合适的。就像王安石顶着为民的旗号为国家敛财,而苏轼却站在百姓们的立场坚持反对新法。最后被百姓骂的是王安石,而在杭州、儋州等地被纪念千年的则是苏轼。
07
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贱者言,依于谦,即与地位较低的人谈话,要以谦卑为原则。这一点,很像不耻下问。一方面,此时地位不高并不能说明一切;另一方面,不用有色眼镜看人,给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一个人有教养的体现。不然若是像当初虐待朱元璋的地主刘德一样,他虽最后得到了朱元璋的原谅,没有因自己曾经的嚣张而丢了性命,但这世上又能有多少这样的幸运儿呢?
08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勇者言,依于敢,即与勇敢的人交流,要以果敢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