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术前病人沟通?
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和预后恢复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是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因为轻度焦虑恰恰反映了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严重焦虑则导致体内儿茶酚胺[2]及肾上腺皮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抑制抗体生成,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和减慢伤口的愈合。而完全没有焦虑者,由于对医生和手术过度依赖,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和生理准备,也带来不好的后果。术前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经过心理准备的病人,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及痛苦程度均有所减轻,心率、血压变化较小,血及尿中儿茶酚胺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减少。我们临床上通过仔细观察病人和利用进入手术室后有限的时间进行简单的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采用以下几种心理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1、 主动向病人进行宣教针对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害怕手术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进行宣教,让病人知道大多数手术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多数预后是令人满意的,医护人员会以最大的责任心妥善处理术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让患者放下心头大石,消除害怕手术的心理。
2、手术的大小对病人的情绪影响的护理对手术较大,心理负担较重的病人的心理指导,显得特别必要。术前可以向他介绍有关专家、教授是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分析该患者的有利条件,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是充分了解的,对手术是极负责的。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病人的过度紧张情绪。另外即使是一些我们通常认为是很小的手术,也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患者产生紧张心理。例如,有一位患腹股沟疝的男青年,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导了很久,他才说出害怕术后影响生育。看得这么重,应引起我们医护人员的注意。
3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都会有陌生感和恐惧感,护理人员可以向病人简单介绍周围环境、手术操作程序和手术人员情况,减少神秘感,从而减轻患者紧张情绪。特别是留病人独自在手术间时间较长的时候,事先要解释清楚,以免产生误会。曾经有一个病人就是较长时间单独待在手术间,以为大家忘了他,从而赤着脚跑出去。这种情况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焦虑。
4、对待一些表现为特别多话或特别沉默的病人,我们都应耐心地开导,主动询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了解紧张焦虑的原因,让病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并进行针对性解释和安慰,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和麻醉的进行,特别是在病人身上操作时,更应尽量解释清楚,取得病人的合作。对于由于紧张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除了进行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药物帮助镇静,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巡回护士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安慰。手术器械护士要熟练配合手术,减少病人痛苦。医护之间要气氛融洽,互相尊重,主动合作,同时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避免对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万一发生意外情况。